无奈道:“县丞意思是,再过几天家属依然不来认领,就请人做场法事,然后入土为安。”
黛玉忆起惜春之托,连忙表态:“这个费用我们承担。”
“啊?”看守人面露惊异之色,警惕地看着几人。死者的亲娘老子都不愿意管,这几人非亲非故的,怎么会这么好心?
黛玉看出对方的戒备之意,解释道:“我们是京城人,听说了县里的事,大家都是女子,不免感同身受,愿尽绵薄之力。”
她知道贾敬恶名昭彰,宛平县的百姓恨不得食肉寝皮,因此不敢透露自己与贾敬有亲。真要说了,她们怕是走不出宛平城了。
看守人打量了几人许久,见她们不似坏人,方收起疑心,提议道:“你们去城隍庙看看,县丞设了个募捐点。”
县里的百姓听说尸骨无人认领,心生怜悯,萌生了集资安葬死者的念头。裘智便在城隍庙设立了一个募捐点。
如果募集的资金不足以支付丧葬费用,便由他出钱补齐。如有盈余,剩余的款项由受害者家属平分。
黛玉几人依言到了城隍庙,只见一位书吏端坐其间,身边贴了一张告示,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捐助人的姓名、金额,还有他们的签名或是画押,算是公开透明。
探春和迎春没有收入,黛玉虽然经营着绣庄,但平日里还要补贴养生堂,因此宝钗不许三人出钱。她自己出一锭金子,还有惜春留下的三锭,一起捐了出去。
书吏看着眼前金灿灿的金锭,只觉一阵眩晕,不敢置信问道:“你们确定要捐吗?”
四人相视一笑,异口同声道:“确定!”
黛玉几人在宛平停留了数日,才返回京城。刚到家门,香菱便匆匆迎了上来,和众人说了个好消息。昨日湘云派翠缕传话,惜春已被释放,回牟尼院修行了。
原来,惜春被带至刑部,堂官看她一身出家人的装扮,先验过度牒,再派人去牟尼院问话。得知她去年春天,就已去牟尼院跟随师太们念经学佛。善庄见她十分虔诚,又有慧根,考察一番才许她落发出家。
刑部的官员又请来得道高僧检查惜春的学问,见她佛经烂熟于心,对经典颇有见地,可见是真心向佛,便依律奏明政宁帝,赦了惜春,许她回庵。
史鼐、史鼎在朝为官,消息比普通人灵通一些。史湘云偶然听到二叔与婶母谈及此事,又亲自去刑部打听过,与史鼐所言一致,才命翠缕去薛家送信。
众人闻讯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