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晚风遇骄阳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3章 蒸笼里的甜记忆(1/4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 清晨的露水还没干透,李阿姨就挎着竹篮站在面包店门口。竹篮里的蒸笼叠得像座小塔,竹篾的清香混着晨雾漫过来,顾念晚趴在玻璃门上,小手指着蒸笼喊:“是会冒仙气的魔法盒!”

    苏晚刚打开门,李阿姨就把最上面的蒸笼塞给她:“祖传的重阳米糕方子,今天教你做,让小顾和念念也尝尝老味道。”竹蒸笼的提手被磨得发亮,边缘还留着经年累月的米浆痕迹,像本写满故事的旧书。

    顾言之从书房走出来,手里还拿着建筑草图。“李阿姨早,”他笑着接过竹篮,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弯成月牙,“正好我画到中式园林的月亮门,说不定能从米糕里找灵感。”李阿姨拍着他的胳膊笑:“还是你们读书人会说话,当年你爷爷也爱说这话。”

    泡米的环节在晨光里展开。李阿姨把糯米倒进陶盆,清水立刻变得浑浊,她的手在米里轻轻搅动,像在抚摸沉睡的时光。“要泡三个时辰,”她教苏晚辨认米的软硬,“指甲能掐出白痕才刚好,像姑娘家的脸蛋,要嫩得掐出水。”

    顾念晚的小手也伸进陶盆,糯米从指缝漏下去,溅起的水珠打湿了她的碎花围裙。“像在玩珍珠,”她举着沾满米的手笑,掌心的糯米粒圆滚滚的,像撒了把碎月亮。顾言之拿起相机,镜头对准她和李阿姨交叠的手,米在晨光里闪烁,像藏在时光里的星子。

    磨米浆时,石磨发出吱呀的轻响。李阿姨扶着磨盘,苏晚往磨眼里添米,两人的力道配合得刚好,米浆顺着磨盘边缘缓缓流下,像条乳白色的小溪。“当年你公公追你婆婆,”李阿姨突然开口,石磨的响声盖不住她的笑,“就靠这米糕,说要像磨米浆一样,慢慢磨出好日子。”

    苏晚的脸颊瞬间热起来,眼角的余光瞥见顾言之站在门口,耳根红得像刚蒸好的虾饺。他手里的草图被风吹得轻轻晃,上面的月亮门线条,不知何时添了圈柔和的弧度,像米糕蒸好时鼓起的边缘。

    顾念晚的迷你石磨摆在旁边,是顾言之用乐高拼的。她把泡软的糯米塞进“磨眼”,小手转得满头大汗,米浆却只磨出零星几滴。“要像李奶奶那样温柔,”苏晚蹲下来帮她,“米也有脾气,急了就不肯变乖。”

    过滤米浆的纱布晾在竹架上,像块悬空的云。李阿姨用筷子轻轻搅动,米浆在纱布里晃出涟漪,她突然指着顾念晚的羊角辫笑:“跟小晚小时候一个样,扎着俩小揪,蹲在这儿看我磨米浆,眼睛瞪得像受惊的小鹿。”

    顾言之的手机突然响起,是陈宇发来的工地照片。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