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念晚背着书包走进小学大门时,书包侧袋里插着两支笔——一支是顾言之送的绘图铅笔,笔杆上刻着“建筑师”;一支是苏晚选的草莓造型自动笔,笔帽上还沾着点面粉。“要像用擀面杖一样认真写字,”她站在教学楼前,对送她来的父母挥手,小脸上的表情像在宣誓。
苏晚看着女儿的身影消失在走廊拐角,突然红了眼眶。顾言之握紧她的手,指尖传来熟悉的温度:“我们念念可是要设计会烤面包的房子的,小学只是第一块奠基石。”他说得一本正经,却在转身时,悄悄擦掉了她脸颊的泪。
顾念晚的小学作业本,总带着奇妙的“跨界感”。语文作业的看图写话,她画的是面包店的故事:“建筑师爸爸在图纸上画了个爱心,烘焙师妈妈把它烤成了司康。”数学题的草稿区,她用数字拼了座小房子,说这是“1 1=家”的公式。
班主任打电话来“告状”时,语气里满是笑意:“顾念晚妈妈,您家孩子太可爱了,美术课画的《我的家》,屋顶是曲奇做的,烟囱里冒出的烟都是面包形状。”苏晚握着电话笑,眼角的余光瞥见顾言之正在研究女儿的画,铅笔在图纸边缘画了个同款烟囱。
顾念晚的第一次单元测验,数学考了95分。扣掉的5分,是因为她把“图形分类”题里的长方形写成了“吐司面包”。“它们本来就很像嘛,”她对着试卷噘嘴,顾言之却蹲下来认真地说:“念念说得对,但考试时要按老师教的写,就像烤面包要按配方放糖,不能随便换原料。”
这话让顾念晚茅塞顿开。她从书包里掏出美术课的作品——用不同形状的面包拼的图形王国,举到顾言之面前:“爸爸,那这个可以当‘课外实践’吗?”苏晚端来刚烤的吐司,看着父女俩头凑头讨论“面包与几何”,突然觉得这场景比任何满分试卷都珍贵。
顾言之的工作室接了个校园扩建项目,他带顾念晚去参观新教学楼的模型。小家伙趴在展示台前,指着中庭的采光井说:“这里可以种小麦,妈妈说面包的原料要晒太阳。”设计师们都笑起来,顾言之却在笔记本上记下:“考虑学生参与式种植区。”
苏晚的面包店推出了“小学生早餐盒”,里面有迷你三明治和水果,包装盒上印着顾念晚画的简笔画。孩子们为了收集不同的插画,每天都来光顾,连校长都笑着说:“‘晚风面包店’快成我们的第二食堂了。”
顾念晚加入了学校的手工社团。第一次活动,她带了袋全麦面粉去,教同学们用面团捏立体几何模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