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是三棱锥司康,”她举起自己的作品,“烤出来会更香,比橡皮泥好闻。”社团老师把照片发给苏晚,配文:“您家孩子是天生的教育家。”
期中考试前,顾念晚突然变得焦虑。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对着作业本哭:“我画不好直线,以后怎么当建筑师?”顾言之推开门时,看见女儿正用尺子比着画面包,铅笔屑掉在作业本上,像撒了层全麦粉。
他走过去,在她旁边坐下,拿出自己刚入行时的设计图——上面的线条歪歪扭扭,还有不少修改的痕迹。“你看,爸爸以前也画不好,”他指着图纸上的曲线笑,“但画得多了,就找到感觉了,就像妈妈烤面包,第一次也会烤糊呀。”
苏晚端着热牛奶进来时,看见父女俩正用尺子玩“直线比赛”。顾念晚的笑声从门缝里漫出来,像刚出炉的蜂蜜面包,甜得人心里发暖。她把牛奶放在床头柜上,突然觉得——所谓成长,就是在跌跌撞撞里,学会和不完美和解。
顾念晚的第一个小学圣诞节,班级要举办联欢会。她自告奋勇要表演“建筑与烘焙秀”,用顾言之帮她做的迷你建筑模型,搭配苏晚烤的星星饼干,给同学们讲“房子与面包”的故事。
联欢会当天,顾念晚穿着红色小裙子,站在教室中央的讲台上。她举起模型说:“这是爸爸设计的房子,有大窗户,因为阳光是最好的装饰。”又拿起饼干:“这是妈妈烤的星星,因为爱会发光。”台下的掌声雷动,有个小男孩大声说:“我长大要当顾念晚的助手!”
顾言之和苏晚站在教室后门,看着女儿自信的模样,相视而笑。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们身上,把两人的影子和讲台上的小身影叠在一起,像幅温暖的全家福。
回家的路上,顾念晚抱着同学们送的糖果,小嘴里不停念叨着联欢会的趣事。“我给大家分了饼干,”她说,“就像妈妈说的,分享会让快乐变多。”苏晚摸着她的头,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,也总把妈妈的话当成真理。
顾念晚的床头,新添了块小木板,上面钉着她的奖状和作品——有95分的数学试卷,有面包形状的图形画,还有手工社团的“最佳创意奖”。顾言之每晚都会帮她整理,把歪掉的钉子敲直,像在修缮一座珍贵的建筑。
“爸爸,”有天晚上,顾念晚突然从被窝里探出头,“我以后要考有建筑系和烘焙系的大学。”顾言之帮她掖好被角,金丝眼镜后的眼睛亮得像星星:“好,爸爸帮你查哪所大学有,我们现在就画张‘目标地图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