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数据流里的心跳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章 在消逝中寻找永恒 (2024年秋)(1/5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 初秋的蓉城,暑热尚未完全退去,空气中已带上几分干爽的凉意。金桂的甜香开始若有似无地飘散,预告着一年中最富诗意的季节即将到来。然而,对于李哲和吉晓而言,时间的流逝却带着更沉重的意味。

    《未完成的拼图》展览,在吉晓的坚持和李哲全力以赴的支持下,克服了重重困难,最终定于九月中旬,在一个名为“栖心”的旧厂房改造艺术空间开幕。这个空间不大,但挑高很高,裸露的红砖墙和粗犷的钢架结构,与吉晓作品中那些充满生命韧性与脆弱感的影像,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共鸣。

    布展的最后冲刺阶段,吉晓的状态如同秋日里飘忽不定的风,时晴时雨。有时,她思路清晰,能精准地指挥灯光角度,为某幅作品配上最贴切的说明文字(这些文字大部分由她口述,李哲记录整理在“记忆地图”本上,再打印出来)。她会指着那张记录她第一次独自去医院、坐在冰冷长椅上茫然无措的自拍,对李哲说:“这张的光要再暗一点,冷一点,要能让人感觉到那种…被未知吞噬的寒意。” 她的艺术直觉依然敏锐得惊人。

    但更多时候,遗忘的阴影如影随形。她会突然忘记某个重要展品的编号,对着“记忆地图”本子焦急地翻找;会在摆放说明牌时,对着明明熟悉的照片,却想不起拍摄的具体地点;最严重的一次,她站在展厅中央,看着四周挂满的自己心血之作,眼神却陷入一片空洞的茫然,仿佛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,脸上写满了无助和恐慌。李哲立刻放下手中的活,走过去轻轻揽住她的肩膀,温声引导:“晓晓,看,那是你在杏林堂门口拍的煎药砂锅,记得吗?老中医说‘药香也能通窍’。”他翻开“记忆地图”本,找到对应的照片和记录。吉晓的目光顺着他的指引,看着照片上袅袅升腾的药气和自己当时记录下的“苦中有回甘”几个字,紧绷的神经才慢慢松弛下来,长长吁出一口气,靠在他肩上,疲惫地闭上眼。

    那次布展现场的迷失,像一个警钟,让吉晓更清晰地意识到,属于她的“清晰时光”正在加速流逝。一种紧迫感驱使着她。在某个李哲加班的深夜,她支开了工作室的助手,独自一人坐在电脑前,打开了摄像头。屏幕的光映着她略显苍白却异常平静的脸。

    她开始录制视频。不是日记,而是留给未来的李哲的信息。

    “哲,现在是2024年9月10日晚上10点37分。你还在公司加班,项目上线顺利吗?别太累……”她的声音起初有些颤抖,但渐渐平稳下来,带着一种温柔的坚定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