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像素之外的温度 (2023年春-夏)(2/5)
。
李哲则聊起了他的工作,不再是线上模糊的“做技术的”,而是具体到某个优化用户推荐算法的项目。“听起来很神奇,但有时候也觉得……”他斟酌着词句,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,“像在编织一个巨大的信息茧房。算法推送给你的,也许只是它认为你想看的,而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。”
吉晓认真地看着他:“就像你那天在地铁上,被推送到我的帖子?一个‘意外’?”
“对,一个‘意外’。”李哲点点头,嘴角微微上扬,“一个很珍贵的意外。” 这句话说出口,他自己都愣了一下,但看到吉晓眼中瞬间漾开的笑意,那份不自在很快被一种奇妙的暖意取代。他发现,吉晓在现实中比线上文字更生动,她的表情、手势、甚至偶尔微微歪头的思考动作,都让那些文字里的灵魂变得立体可感。而她安静听他说话时专注的眼神,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被认真倾听的尊重。
那次见面像打开了闸门。基于共同的对城市、对生活细微之处的兴趣,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的线下交集。
探访老城:一个周六的午后,吉晓带着李哲走进了她正在拍摄的一片面临改造的老城区。阳光炙热,空气中弥漫着老房子特有的潮湿气息和远处飘来的饭菜香。斑驳的砖墙、缠绕的电线、晾晒在竹竿上的衣物、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的老人……吉晓像一条灵巧的鱼,穿梭在狭窄的巷弄里,不时举起相机,捕捉着那些即将消逝的日常瞬间。
“你看这扇雕花木窗,”吉晓指着一栋破败小楼二楼的窗户,“虽然破旧,但上面的缠枝莲纹路还很清晰,以前肯定很讲究。”她语气里满是惋惜。
李哲仰头看着,阳光有些刺眼:“嗯,从力学角度看,这种榫卯结构的窗框也很稳固,比现在的合金窗耐用多了。”他习惯性地分析。
吉晓噗嗤笑了:“李工程师,你的视角总是这么……独特又实在。”她调侃道,眼睛却亮晶晶的。李哲有些窘迫,也忍不住笑了。他发现,自己冰冷的“数据视角”,在吉晓的镜头和解读下,似乎也能与那些温热的“人间烟火”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。
作为回礼,李哲邀请吉晓参观他们公司一个对外开放的科技展厅。展厅位于公司大楼一层,设计极具未来感,展示着智能家居、语音识别、大数据可视化等前沿应用。李哲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着那些炫目的屏幕和模型背后的逻辑。
吉晓看得认真,不时提问。当走到一个展示“智能推荐引擎”的区域时,她看着屏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