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数据流里的心跳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章 算法推送的意外 (2023年初)(4/5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遍,一种奇异的暖流从心底悄然升起,驱散了工作带来的疲惫和城市的疏离感。他仿佛看到那个叫吉晓的姑娘,在某个角落,被他的文字触动,眼角微湿的样子。这种感觉很陌生,却令人舒适。他犹豫了一下,没有直接在帖子下再回复,而是点开了“回声”的私信功能,输入了那个ID:吉晓。

    李哲对吉晓:谢谢你的回复。你的照片也很打动人,尤其是那张老茶馆的,让我想起了……嗯,一些久违的感觉。很高兴我的回忆能对你有点用。老皮匠的故事,大概就是我能想起的最鲜活的“城市掌纹”了。

    信息发出去后,李哲靠在椅背上,望着窗外的灯火阑珊。城市巨大的信息洪流依旧在看不见的数据管道中奔腾不息,精准地投喂着每个人。但就在刚才,一个完全由算法无心插柳推送而来的“意外”,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,在他按部就班、被数据和逻辑严密包裹的生活里,漾开了一圈微小却真实的涟漪。他端起水杯喝了一口,温水流过喉咙,带来一丝熨帖的暖意。他隐约觉得,这个寒冷的初春夜晚,似乎有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在城市另一端的一个老小区里,吉晓(26岁)正坐在书桌前整理白天拍摄的照片素材。电脑屏幕上显示着“蓉城记忆的温度”项目文件夹。她刚刚关掉“回声”的网页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鼠标。李哲那条关于老皮匠的回复文字,清晰地印在她脑海里,连同他后来发来的那条简短的私信。他的文字有种理科生特有的清晰条理,却又意外地细腻,带着一种克制的温情。她点开白天拍的一张照片——一位在文殊院红墙下安静写生的白发老人。夕阳的金辉洒在老人专注的侧脸和画纸上未完成的青瓦飞檐上。她本想将这张照片放入一个关于“城市慢生活”的子集,此刻却有些犹豫。

    她的目光落在照片角落,那抹鲜艳却略显突兀的、被丢弃的奶茶杯上。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影掠过她的眼底。她迅速将照片拖进回收站,动作带着点决绝,仿佛要抹去什么不愉快的联想。她深吸一口气,目光转向窗外沉沉的夜色,指尖在冰冷的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圈。那个关于“遗忘”的隐忧,如同窗外偶尔掠过的风声,再次轻轻叩击着她的心扉,让她感到一阵微弱的寒意。她甩甩头,试图驱散这不合时宜的低落,重新点开李哲的私信窗口,屏幕的光映亮了她清秀却略显疲惫的脸庞。

    吉晓对李哲:也谢谢你的私信。那张老茶馆的照片能让你有共鸣,我很开心。对了,说到茶,你喝过那种街边老茶馆的“盖碗茶”吗?三件套(茶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