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数据流里的心跳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章 算法推送的意外 (2023年初)(2/5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一起,用影像为这些即将模糊的“城市掌纹”存档。

    附图:

    图1:凌晨五点,天蒙蒙亮。锦江区一条不知名的小巷深处,昏黄的灯泡下,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伯佝偻着背,正专注地给一排黄铜茶壶灌水。老式蜂窝煤炉子吐着微弱的红光,水汽氤氲,模糊了他布满皱纹的脸。茶摊简陋的木桌旁,一个穿着环卫工服的大姐捧着热气腾腾的盖碗茶,眯着眼,享受着这短暂而温暖的歇息。

    图2:宽窄巷子附近,一条快被遗忘的老街。一个没有招牌的老式理发店。红白蓝三色旋转灯柱静静立在门外,玻璃窗蒙着薄灰。店内,穿着洗得发白蓝色工装的老理发师,正用一把老旧的推剪,小心翼翼地为一位同样年迈的顾客理发。阳光透过窗户,在磨得光滑的水磨石地面上投下长长的、缓慢移动的光斑。

    图3:华西坝附近的老居民区。一个放学的小女孩,背着大大的书包,踮着脚尖,正把一枚硬币放进一个固定在墙上的、锈迹斑斑的“自助报箱”投币口里。旁边歪歪扭扭贴着一张手写纸条:“《蓉城晚报》,五角一份,自取,诚信为本”。

    李哲的目光被牢牢钉在了屏幕上。不是因为构图多么精妙,色彩多么炫目,而是那几张照片里透出的、几乎能触摸到的“生活感”和“时间感”。那氤氲的水汽,那专注的皱纹,那缓慢移动的光斑,那踮起脚尖的小小身影……像一把无形的钥匙,猝不及防地打开了他记忆深处某个尘封的角落。

    他想起小时候,在老家那个北方小城的胡同口,也有一个修鞋匠。大家都叫他“老皮匠”。老皮匠的摊子很小,一块磨得油亮的厚帆布铺在地上,上面散落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工具:大小不一的楦头、粗细不同的蜡线、各种颜色的皮块、一排排闪着寒光的锥子和针。老皮匠的手又粗又黑,布满了裂纹和老茧,却异常灵巧。无论多破的鞋子,经他的手一摆弄,总能焕发新生。李哲最爱放学后蹲在摊子边,看他干活。锥子刺穿厚厚的鞋底时发出“噗嗤”声,拉紧蜡线时“咝咝”的摩擦声,还有老皮匠用铁锤敲打鞋跟时那节奏分明的“叮当”声,构成了他童年记忆里一段独特的背景音。他记得老皮匠身上总有一股混合着皮革、胶水和汗水的特殊气味,不算好闻,却莫名地让人安心。他还记得有一次自己贪玩把新买的球鞋划了个大口子,吓得不敢回家,是老皮匠默默地帮他补好,只收了他一块钱,还笑着拍了拍他的头说:“娃儿,下次小心点。”

    一股强烈的倾诉欲涌上心头。这感觉很久没有过了。李哲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