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这番话,几乎是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保守,骂他拖了吕州发展的后腿。
可他偏偏一个字都无法反驳。
因为李达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。
你反驳,你就是反对改革,你就是对不起革命先烈。
高育良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,镜片反射着灰白的天光。
他什么也没说。
但祁同伟能感觉到,自己这位老师的内心,恐怕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。
和李达康这种不择手段的实干家比起来,老师的那些权谋和制衡,似乎总显得文雅有余,而杀气不足。
赵立春一直没有说话。
他就那么平静地看着李达康,任由李达康完成了整场独白。
十几秒后。
他缓缓抬起手,替李达康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衣领。
这个动作,亲昵,又充满了上位者的威严。
“好。”
赵立春只说了一个字。
但他又拍了拍李达康的肩膀,这次,比在山下的时候,更用力,也更久。
“有这份心,很好。”
“路,是走出来的。”
“放手去干。”
李达康赢了。
赢的彻彻底底。
在这场临时的政治博弈中,拿到了最关键的一分。
他得到了赵立春的公开背书。
李达康的腰杆,瞬间挺得更直了,但他的脸上,却适时地流露出感激与谦卑。
“谢谢书记,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。”
高育良在此时,终于开口了。
他的语调一如既往的平和,像是大学课堂上点评学生的论文。
“达康同志,是性情中人。”
“把对革命前辈的敬仰,和工作的热情,结合在了一起,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。”
“不过,光有热情,还不够。”
话锋一转,变得意味深长。
“改革,更需要智慧,需要方法。”
“要把集体的力量,拧成一股绳。”
“不能单打独斗,更不能急于求成。”
“否则,热情过了头,就容易变成鲁莽。”
高育良看着赵立春,说的话,却句句都是在敲打李达康。
你李达康有热情,但你没有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