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数据流里的心跳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章 现实的重力与微光 (2023年秋-冬)(3/6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‘忙’不是借口。”李哲的声音低沉下去,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脆弱,“只是…只是每次看到那些KPI,那些倒计时,我就好像被卷进一个漩涡,停不下来。我怕停下来,就会被淘汰,就…就配不上…现在的生活。” 最后半句,他说得极轻,却像重锤敲在吉晓心上。

    原来他拼命奔跑的背后,也藏着不安和恐惧。

    “那你觉得,”吉晓的声音终于响起,带着一丝哽咽后的沙哑,“什么样的生活,才是你‘配得上’的?是永远活在OKR和KPI里吗?”

    李哲被问住了。

    “李哲,”吉晓的声音柔和了下来,“我不是要你放弃工作。我只是…只是想在你那个被数据和代码塞满的世界里,还有一点点空间,能感觉到我的存在。感觉到累的时候,能停下来喘口气,看看身边的人,看看…我。”

    电话两端陷入了短暂的沉默,只有电流的微弱嘶嘶声。这沉默不再冰冷,而是流动着一种无声的理解。

    “我明白了。”李哲的声音恢复了沉稳,带着一种下定决心的力量,“对不起,晓晓。以后…我会学着停下来。学着…看看你。” 这句朴实的承诺,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有分量。

    “嗯。”吉晓轻轻应了一声,眼泪又涌了出来,但这次是温暖的。

    这次深谈像一次淬火,反而让他们的关系在现实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坚韧。李哲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节奏,尽量保证每天睡前能通个简短的电话,周末哪怕只有半天,也会抽时间陪吉晓。他不再用“解决问题”的思维处理她的情绪,而是学着倾听,笨拙地给予陪伴。他会利用午休时间帮她分析纪录片提案的预算逻辑,做一份简洁清晰的PPT辅助她拉赞助。吉晓则在他加班到深夜时,悄悄点一份他喜欢的蹄花汤外卖送到公司,或者在难得的休息日,拉他去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,在竹椅的嘎吱声、盖碗茶的氤氲热气和老茶客们响亮的“龙门阵”中,让他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。她教会他,慢下来,看一场落叶,听一段市井闲谈,也是一种珍贵的生活。

    然而,一片更深的阴霾,正在吉晓的世界里悄然聚拢。她发现自己不对劲的频率越来越高。

    一次和一位重要的潜在赞助商约在宽窄巷子的一家私房菜馆见面。她明明提前查好了地址,反复确认过时间。可当天下午,当她信心满满地走出地铁站,站在熟悉的巷口时,大脑却突然一片空白。那条她走过无数次、通往那家私房菜馆的小路,在那一刻变得无比陌生。方向感彻底失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